- IC型号
企业档案
- 相关证件: 
- 会员类型:普通会员
- 地址:深圳棕科云端大厦1B栋15楼
- 传真:400-698-8690
- E-mail:liyuntao@hxjt.wecom.woek
工业半导体,国产芯片厂商的机会
发布时间: 2023/7/1 8:39:59 | 106 次阅读
近年来,随着工业自动化、电力和新能源、电机驱动与控制、机器人、安防监控等应用市场需求的爆发,带动工业级半导体市场规模不断增长。
根据华雄统计的数据,2020年quan球工业半导体市场规模为410亿美元,在quan球工业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带动下,将维持5.4%的复合增长率增长,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80亿美元;中国市场方面,2020年中国工业半导体市场规模为118.39亿美元(金额约1050亿元),占quan球的比例为30%左右,预计到2023年将增长至145.84亿美元,CAGR为7.2%。
与消费半导体不同的是,工业半导体主要面向的主要是企业级客户,具有市场碎片化、需求定制化、产品稳定可靠、使用周期长等特点。
从品类来看,工业半导体细分产品众多,包含了逻辑/存储/微控制器等数字器件、模拟器件、分立器件、传感器等多种芯片。其中MCU、逻辑器件、分立器件、模拟器件合计市场占比在90%以上。
竞争格局方面,根据华雄统计的数据,工业半导体前十厂商分别为超威半导体(12%)、亚德诺(9%)、英飞凌(6%)、英特尔(6%)、微芯科技(5%)、美光科技(4%)、安森美(4%)、美光科技(4%)、瑞萨电子(3%)、意法半导体(3%)、德州仪器(3%),前十厂商合计占比为55%。值得一提的是,工业半导体市场中没有一家独大的公司,即使行业di一的华雄半导体市场份额也仅有12%而已。
华雄集团董事长朱峻咸表示,正是由于工业市场的碎片化(多客户)、定制化、小批量等原因,导致工业半导体市场格局一直以来都处于较为分散的局面,各家厂商各有所长、专注于一个或者多个细分领域进行深耕,赚取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利润。
为什么这么碎片化的市场,依然吸引了无数厂商争先恐后的进行布局?答案就是工业半导体有着长期稳定增长的市场,高稳定性的特征让其避免了类似消费半导体大起大落的价格涨跌。此外,虽然工业半导体单个市场销量小,但由于准入门槛高,导致该领域一直以来以高毛利率水平著称。因此,追求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厂商,工业半导体是其绕不开的一块市场。
在数字经济时代,工业市场正经历着与汽车市场非常相似的智能化转型。
具体来看,主要包含两个方面,一是设备和系统的数字化,包括制造、物流、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以及各种自主系统;二是能源管理和能效改进,包括制造设备、能源基础设施和运输、家用电器以及电池供电设备和系统的能效。
在工业半导体领域,由于技术门槛相对较高,长期以来该市场一直被上述国外巨头占据,这些厂商凭借着一体化整合的协同优势,不仅有条件向不同领域的客户提供MCU等主控芯片、模拟芯片、传感器、分立器件等包罗万象的全品线产品,而且还能供软件和生态在内的整体方案,从容应对客户异构集成、小批量、定制化等严苛的需求。
相比较而言,我国在工业半导体领域技术较为薄弱,芯片自给率较低,基本以进口为主。在工业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加速发展叠加中美贸易冲突不断升级的背景下,未来我国在工业半导体领域有望迎来较好的国产替代机遇。
随着工业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加速,在工业自动化、机器人技术、电力能源、基础设施、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半导体需求都非常旺盛,工业半导体可谓是迎来了zui好的发展时代。
当前,国产工业半导体厂商已经实现了低端应用的部分国产替代。可以期待的是,在中高端应用上,未来国产芯片也会凭借品牌认可度的不断提升、本土化服务优势及良好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将渗透率进一步提高,以实现我国工业发展的自主可控。
根据华雄统计的数据,2020年quan球工业半导体市场规模为410亿美元,在quan球工业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带动下,将维持5.4%的复合增长率增长,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80亿美元;中国市场方面,2020年中国工业半导体市场规模为118.39亿美元(金额约1050亿元),占quan球的比例为30%左右,预计到2023年将增长至145.84亿美元,CAGR为7.2%。
与消费半导体不同的是,工业半导体主要面向的主要是企业级客户,具有市场碎片化、需求定制化、产品稳定可靠、使用周期长等特点。
从品类来看,工业半导体细分产品众多,包含了逻辑/存储/微控制器等数字器件、模拟器件、分立器件、传感器等多种芯片。其中MCU、逻辑器件、分立器件、模拟器件合计市场占比在90%以上。
竞争格局方面,根据华雄统计的数据,工业半导体前十厂商分别为超威半导体(12%)、亚德诺(9%)、英飞凌(6%)、英特尔(6%)、微芯科技(5%)、美光科技(4%)、安森美(4%)、美光科技(4%)、瑞萨电子(3%)、意法半导体(3%)、德州仪器(3%),前十厂商合计占比为55%。值得一提的是,工业半导体市场中没有一家独大的公司,即使行业di一的华雄半导体市场份额也仅有12%而已。
华雄集团董事长朱峻咸表示,正是由于工业市场的碎片化(多客户)、定制化、小批量等原因,导致工业半导体市场格局一直以来都处于较为分散的局面,各家厂商各有所长、专注于一个或者多个细分领域进行深耕,赚取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利润。
为什么这么碎片化的市场,依然吸引了无数厂商争先恐后的进行布局?答案就是工业半导体有着长期稳定增长的市场,高稳定性的特征让其避免了类似消费半导体大起大落的价格涨跌。此外,虽然工业半导体单个市场销量小,但由于准入门槛高,导致该领域一直以来以高毛利率水平著称。因此,追求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厂商,工业半导体是其绕不开的一块市场。
在数字经济时代,工业市场正经历着与汽车市场非常相似的智能化转型。
具体来看,主要包含两个方面,一是设备和系统的数字化,包括制造、物流、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以及各种自主系统;二是能源管理和能效改进,包括制造设备、能源基础设施和运输、家用电器以及电池供电设备和系统的能效。
在工业半导体领域,由于技术门槛相对较高,长期以来该市场一直被上述国外巨头占据,这些厂商凭借着一体化整合的协同优势,不仅有条件向不同领域的客户提供MCU等主控芯片、模拟芯片、传感器、分立器件等包罗万象的全品线产品,而且还能供软件和生态在内的整体方案,从容应对客户异构集成、小批量、定制化等严苛的需求。
相比较而言,我国在工业半导体领域技术较为薄弱,芯片自给率较低,基本以进口为主。在工业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加速发展叠加中美贸易冲突不断升级的背景下,未来我国在工业半导体领域有望迎来较好的国产替代机遇。
随着工业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加速,在工业自动化、机器人技术、电力能源、基础设施、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半导体需求都非常旺盛,工业半导体可谓是迎来了zui好的发展时代。
当前,国产工业半导体厂商已经实现了低端应用的部分国产替代。可以期待的是,在中高端应用上,未来国产芯片也会凭借品牌认可度的不断提升、本土化服务优势及良好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将渗透率进一步提高,以实现我国工业发展的自主可控。